全国人大代表陈华元:提高中国建筑企业“走出去”竞争力
2019/3/11 9:53:05
来源:长江网
陈华元介绍,2018年,我国对外承包工程业务新签合约额1.6万亿元人民币,同比下降10.7%;实现营业额1.12万亿元人民币,同比下降1.7%。
“随着中国建筑企业‘走出去’步伐加快,面临国际形势复杂多变、全球化竞争加剧、海外风险频发等挑战,如何加快培育更多具有全球竞争力的世界一流建筑企业成为当务之急。”全国人大代表,中建三局董事长、党委书记陈华元今年“两会”提出关于提高中国建筑企业“走出去”竞争力的建议。
陈华元介绍,2018年,我国对外承包工程业务新签合约额1.6万亿元人民币,同比下降10.7%;实现营业额1.12万亿元人民币,同比下降1.7%。目前,中国企业“走出去”主要存在出口信用保险费用偏高、投融资成本较大、优惠贷款覆盖面不广、审批流程还需优化等问题。为此,陈华元提出四点建议:
一是控制信用保险保费,扩大补贴类别。加大国家风险准备金规模,加大保费支持力度,完善保险补贴政策,全面提高中国建筑企业与欧美日韩等国际承包商同台竞争的积极性与竞争力。
二是安排专项资金,降低投融资成本。在中国信保承保且重大风险可控的前提下,从国家层面,要求国有商业银行留存一定额度和比例的专项低息资金用于支持建筑企业境外投融资。国有商业银行在中国信保承保的基础上,免除企业融资再担保要求,降低企业财务压力。安排一定额度的国家财政资金,用于建筑企业融资成本贴息。
三是扩大优惠贷款覆盖,增加总额配置。在符合国家“一带一路”政策的大前提下,扩大优惠贷款覆盖国别,有效增加优惠贷款总额配置,同时将领域扩展至房建、基础设施、能源与工业建筑、产业园区等,促进我国与更多国家合作,以“优贷”带动更多“商贷”,推动中国建筑企业承接国外重点国计民生项目。
四是提高金额报批标准,优化审批流程。适当提高需报请国家批准的项目规模标准,进一步优化政府审批流程,让企业快速参与国际承包市场竞争。
(文章来源:长江网)
此稿件来源企业或互联网。本网转载并注明其他来源的稿件,是本着为读者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 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从本网转载使用的,请注明原文来源地址。如若产生纠纷,本网不承担其法律责任。 如本网转载稿件涉及版权等问题,请作者一周内来电或来函联系删除或修改。